(2011年1月16日在泗洪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姚玉信
各位代表:
我受縣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我縣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0年計劃執行情況
2010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1億元,按可比價同比增長14%;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25:39.3:35.7調整為22.8:40.5:36.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41億元,同口徑增長38.8%。完成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0.8億元,同比增長38%。
工業方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14.9億元,同比增長26.2%;實現工業增加值36億元,同比增長21.9%。全縣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3億元,同比增長28.2%;實現利稅10.2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利潤4.5億元,同比增長21.8%,呈現出效益和產值同步增長的良好態勢。規模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累計完成72.4億元,同比增長34%。工業用電量4.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1%。
農業農村方面,實現農業總產值79.84億元,同比增長17.8%,農業增加值41.3億元,同比增長6%。全年新增現代高效農業面積11.4萬畝,實現土地流轉面積9.8萬畝。新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37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7個。新建76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完成建設任務10684戶,6000余戶群眾遷入新居。
外向型經濟方面,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2400萬美元,同比增長88.2%;實際到賬外資2510萬美元,同比增長9.6%。全民創業氛圍濃厚,全年新增私營企業1399個,新增個體工商戶8893戶。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當年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合同項目63個,已開工億元項目20個,億元竣工項目7個,其中15億元以上項目1個,竣工項目到位資金23.9億元。
策應扶持方面,全年共向上和蘇南對口地區爭取扶持項目531個,其中獲批462個,到位無償幫扶資金14.39億元,有力推動了我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城鄉人民生活方面,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690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6695元,同比增長13%;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達98.85%;實現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98萬個,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以下。
2010年全縣經濟社會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偏小,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工業經濟仍然薄弱。二是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招商引資成本不斷增加,招商難度加大。三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硬性支出大幅增長,財政收支平衡難,保運轉、保穩定、保發展的壓力不斷加大。四是農民增收難度仍然較大。五是弱勢群體救助壓力增大,信訪問題和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2011年計劃安排的指導思想和主要調控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縣委十屆六次(擴大)會議精神,圍繞“工業強縣、外向帶動、三產興縣、科教優先、環境立縣、創業富民”六大發展戰略,堅定“跨越趕超、蘇北領先”信心不動搖,全面加快實力泗洪、綠色泗洪、幸福泗洪建設進程,以招商引資為根本手段,扎實苦干,奮勇爭先,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實施“十二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調控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現價)實現2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以上,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0:41.6:38.4。
——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分別超過40億元、18億元,均增長35%以上。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3500元、7500元,均增長15%以上。
——500萬元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0億元,增長40%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3億元,增長18%以上。
——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
按照“三年翻一番、五年進百強”的發展目標,到2013年,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翻一番,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行列;“十二五”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分別超過120億元、50億元,年均增幅均在30%以上。根據“十二五”總體目標以及2011年計劃安排的指導思想和主要調控目標要求,特提出完成2011年計劃的工作措施:一是堅持招商引資第一方略,迅速壯大經濟總量。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在加快項目推進上再求新突破。年內確保引進15億元以上項目5個,億元以上開工項目60個,億元以上竣工項目3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少于45家,培育億元企業5個以上。鼓勵和引導全民創業,年內新增私營企業1300家,新增個體工商戶8500戶。二是以農民增收為重點,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以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生產性收入、政策性收入為重點,加大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增強就業能力。在做大做強蟹園米業、楠景水產等加工型龍頭企業的基礎上,全年力爭在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創建上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加強無公害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扎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申報認證工作。積極策應省、市扶持和南北掛鉤工作,搞好以西南崗為重點的農業綜合開發和脫貧攻堅工作。三是加強載體建設,切實提高城鎮帶動功能。瞄準2015年縣城50萬人口,50平方公里的奮斗目標,“北擴東進,南延西拓”,實施新城區、老城區、經濟開發區“三區”聯動,拉開縣城框架;加快推進中泰熱電、地表水廠和污水處理廠二期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區集中供熱和給排水能力;加快推進城鄉住宅小區建設,大力推進小城鎮綜合開發,按照“三靠近一方便”的原則,年內每個鄉鎮再啟動建設1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著力營造整潔、靚麗、有序的人居環境,年內全縣城市化水平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四是做強生態旅游業,大力提升服務業水平。立足華東和江蘇旅游的后起之秀,蘇北旅游圈“洪澤湖明珠”發展定位,將泗洪打造成為華東地區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勝地。年內創建4A級景區1個,旅游特色村不少于2個,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20萬人次。要加快市場建設,完善市場體系,有序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扶持設計、研發、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年三產增加值達到80億元以上,增長22%,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8.4%。五是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方向,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積極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繼續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均穩定在95%以上。扎實開展生態泗洪建設,加大生態資源保護力度,確保縣城污水、大氣達標排放。切實提高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水平,全年計劃生育率達到9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內。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障和關愛,做好城鄉就業再就業工作,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加強“平安泗洪”、“法制泗洪”建設,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強信訪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2011年是承上啟下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富民強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切實提高我縣綜合實力,為實現“十二五”既定目標而努力奮斗!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