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縣十七屆人大
四次會議文件
關于泗洪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0年1月20日在泗洪縣
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于長貴
各位代表:
我受縣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我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9年計劃執行情況
過去一年,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和艱巨繁重的發展改革任務,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指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六增六強”要求,堅定“綠色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增收”三大發展方向,全力做好產業轉型、改革創新、城鄉建設、民生改善、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工作,主要經濟指標均已完成年度計劃目標(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批準了縣政府提出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個指標的調整方案)。
2019年全縣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5億元,同比增長7%,高于年度計劃0.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1.04%,高于年度計劃0.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完成年度計劃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億元,同比增長10.2%,高于年度計劃2.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2.8億元,同比增長6.5%,完成年度計劃目標;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5元,同比增長8.8%,高于年度計劃0.3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8%;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節能減排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一)高質量發展穩步提升。工業總量不斷提升。今年新招引項目148個,協議總投資66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3%、123.2%,其中協議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33個、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工業培育成效明顯。大力實施“521”工程,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億元、增長10.2%,全年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312億元,同比增長25.2%;實現工業入庫稅收20億元,同比增長6.6%;預計全年凈增規模以上企業36家,新增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15家,超2000萬元以上企業90家。斯迪克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縣新增“百園工程”56個,新增農業結構調整面積23.3萬畝。河蟹出口量連續 14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獲批國家級品牌農業示范縣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縣,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創建通過驗收,連續四年榮獲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績效評價第一等次。服務業發展不斷加快。預計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24.4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4%。生態旅游加速崛起。全年接待游客達579.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15.1%。制定出臺《泗洪縣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方案》,成功舉辦國際半程馬拉松、精英龍舟賽等系列賽會活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223億元,同比增長20%。物流業快速發展。全縣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78家,總投資10億元的宿遷農產品電商物流園和開發區物流園建設穩步推進。新能源產業快速增長。累計建成并網光伏電站29個,總規模842.4MW,總投資40億元的泗洪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快速推進。
(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宜居城市更加精致。統籌推進“五城同創”,國家衛生縣城創建通過復審考察,城鄉環衛和生活垃圾分類一體化項目正式運營,林蔭路系統工程、游園廣場及節點改造提升185項綠化工程,新增綠地45.5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7%。洪澤湖大街、五臺山大橋拓寬改造順利通車,青陽南大橋竣工通車,城市跨入“高架時代”。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改善搬遷14438戶,占年度任務108.3%,我縣率先在蘇北頒發農房不動產權證。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收回土地及水面6.7萬畝,實現村居集體資源交易4.6億元。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246公里、完成危橋改造72座。生態環境更加宜人。扎實推進“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八大工程”141個項目建設,深入推進“263”專項整治和“河長制”工作,強力推進河湖“兩違三亂”專項整治,完成4051家畜禽養殖場整治。新增造林綠化面積5.02萬畝,完成退漁還濕7.7萬畝。
(三)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民生保障力度持續加大,全年民生支出60.9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1%。教育質量穩步提升,高考文化一本達線率同比提升3.7個百分點。醫療衛生健康事業大踏步邁進,泗洪縣第一人民醫院正式運營,界集區域衛生中心開工建設。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新擴建鄉村污水處理廠站11座,新鋪設污水管網201公里,完成截污口整治工程58座。群眾住房條件穩步改善,新開工保障性住房2000套,超額完成省級下達任務。脫貧攻堅任務基本完成,預計全縣3.8萬戶、11.9萬低收入人口、3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西南崗和成子湖兩大片區面貌明顯改善。
(四)改革創新活力倍增。全面完成全縣機構改革任務和省經濟發達鎮雙溝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全力推進“聯網+聯動”審批服務機制,省“雙創”環境評價抽檢案例質量位居全市第一。扎實推進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建成國家級示范社11家,省級示范社36家。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制改革,全縣村居完成股權設置97.6%、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73.8%。全面完成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標準化建設和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兩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被列為全省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區。
在回顧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從全省范圍看,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縣域工業經濟總量較小、產業層次較低,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弱項還比較突出。對于這些問題,全縣上下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2020年計劃安排的指導思想和主要調控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部署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1235”總體思路,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核心”,全力沖刺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第一方陣的奮斗目標和確保如期如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保底目標“兩個目標”,大力開展全面小康決戰決勝年、項目建設提速提質年、社會治理創新創優年“三個年活動”,著力實現工業經濟、鄉村振興、服務業發展、城市內涵、黨的建設“五個新突破”,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以優異成績保障“十三五”圓滿收官,實現“十四五”高標準起步。
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調控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增長7%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兩個百億級產業產值增長12%。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24%。
——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以上。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
——農村低收入人口脫貧鞏固率100%。
——城鎮登記失業率2%以內。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9%。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
——單位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小于等于0.064人/億元(現值)。
——節能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完成國家、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根據縣委工作會議以及2020年計劃安排的指標和主要調控目標要求,特提出實施2020年計劃的重點舉措:
(一)堅持工業突破,更加增添強勁動力。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突破強縣”之路,為全面小康建設增添強勁引擎。通過大項目招引擴總量,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招商機制,深耕北京、上海、深圳等重點區域,常態化組織招商推介活動。圍繞打造百億級產業目標,瞄準強鏈補鏈重大產業化項目,全力引進一批區域影響力大、行業帶動性強、未來成長性高的大企業、好項目,年內力爭招引億元以上項目80個、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完成新開工項目50個、新竣工項目40個,實際利用外資8000萬元以上。全面貫徹落實《泗洪縣百億級產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力爭機電裝備產業、新材料等兩個百億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20億元、75億元以上。加快推進泗洪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常熟泗洪工業園區創建省級高新技術園區、西南崗經濟開發區創建省級開發區,大力培育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和創新創業平臺,加強與行業內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深入實施企業培育“521”工程,完成兼并重組企業12家,新增股改企業10家,新增開票銷售超2000萬元企業80家,新增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30個。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圍繞2020年度全縣重大產業項目和市級重大項目,強化時間節點意識,按照簽約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投產項目抓見效要求,壓實責任、倒排工期。積極推進策應扶持工作,研究修訂2020年策應扶持清單,加大向上對接協調力度,突破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泗洪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500MW項目建設。
(二)堅持鄉村振興,更加突出功能建設。突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新型農業主體集聚集約發展,大力推廣“稻田+”、“光伏+”、“水上牧場+”等高效種養模式,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著力提升四河蔬菜、峰山碧根果、魏營西瓜、沿湖水產等特色農業發展質態,力爭2020年建成“百園工程”25個,新增綠色優質農產品20個以上、有機農產品3個以上。突出農房改善,打造具有泗洪特色的“鄉村布局、村莊規劃、農房設計”建設體系,年內搬遷自然村莊120個,改善農民住房條件1.1萬戶以上。突出公共空間治理,進一步健全治理體系、創新治理手段,健全鄉村公共空間治理規章制度,堅決做到規范治理、依法治理、長效治理。突出鞏固脫貧成果,將2020年作為“精準脫貧鞏固年”,扎實做好鞏固提升和防止返貧兩項工作,健全脫貧鞏固動態監測和防范返貧長效機制,脫貧鞏固率達到100%。
(三)堅持精塑城市,更加彰顯幸福宜居。進一步推動城市功能提升,大力實施服務功能、社會功能、基礎功能城市“三大功能提升計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確保年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以上。加快補齊醫療、教育、住房等突出短板,確保2020年城區3所學校投入使用、縣第一人民醫院完成提檔升級,建成保障性住房700套以上。不斷增強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進一步打通對外大動脈、暢通對內微循環,著力解決道路堵塞、排水不暢等問題。進一步強化精細管理,完善制度建設,嚴格環境衛生、市場監督、綠化美化等管理標準,堅決做到責任主體、工作程序、目標任務“三個明確”,確保年內建成富有泗洪特色現代化城市管理制度體系。探索建立區域化、街路化、網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加快構建“智能城管”體系。治理城市頑疾,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創新開展矛盾隱患排查化解行動。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扎實打好垃圾分類、雨污分流、綠化提升、水體整治“四大攻堅戰”,加快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和雨污分流工程建設。大力開展公廁革命、農貿市場、垃圾革命“三大革命”,深入實施防洪排澇河道整治、文明交通、大氣污染、物業管理“四項提升”,加快建設小型體育設施、小型游樂設施、小型文化設施、小型活力街區、小型街頭攤點“五小設施”,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群眾滿意度。
(四)堅持改革創新,更加激活內生活力。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民生導向,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堅決淘汰去除落后、過剩產能,積極采取措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加大重點產業、重點領域補短板工作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審批時限“3550”向“1338”轉變,推進“不見面”審批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動政府服務“效能革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以“雙隨機、一公開”為依托,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探索開展縣域信用監測評價,深入實施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整治。推進基層行政管理改革,推廣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做法,優化鄉鎮(街道)機構設置。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健全體制機制,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規范村集體資源管理和流轉交易機制,盤活村集體存量資源。啟動農經隊伍體系建設和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省級改革試點,進一步調整優化縣鄉農經隊伍結構。
各位代表,2020年我縣經濟社會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監督指導下,為推進我縣高質量發展、建成“強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洪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