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訪問量:
- 發布時間:
2023-07-12
近年來,龍集鎮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工程,把進一步提升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作為首要任務,把生態環境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在龍西河區域科學建設生態安全緩沖區,創新環境修復體系,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一是布局細致入微,保障修復品質。采用系統化措施構建生態安全緩沖區,以“垂直潛流濕地+表流濕地”復合型人工濕地為核心技術,輔以生態塘、河道水質強化凈化區、河道曝氣增氧、生態緩沖帶等多樣性措施對污水處理廠出水進行深度處理。同時,為減少兩岸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流入生態安全緩沖區,取締兩岸規?;笄蒺B殖場,圍繞生態凈化區設置生態植草溝,提升景觀的同時,更是為生態凈化區構筑起一道“綠籬笆”。二是緊盯生態保護,涵養河道水質。開展河道基底改良工程,對河道中的淤泥、黑臭水體、雜草枯枝等進行全面清理,夯實水生本底;河道前端模擬原生態的自然濕地方式,通過栽植黃菖蒲、美人蕉、再力花、旱傘草等水生植物以及利用硫鐵礦、沸石、陶粒、石灰石、礦沙等濾料對尾水進行層層凈化,延緩水體滯留時間20多小時,以凈化提質技術,養出了一方清流濕地;河道后端安裝曝氣機、生態浮島、生態圍隔等設施,以提高水體中溶解氧的濃度,抑制厭氧和藻類的繁殖,讓整個河道生態系統又重新“活”了起來。三是厚植綠色理念,提升生態景致。河道邊坡以平鋪鋪草皮護坡為主,輔以綴花草坪加以點綴,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凈化空氣。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凸顯“生態修復、保護為先”理念,注重保留原有的桃樹、棗樹及柿子樹等果樹,補植柳樹、水杉、國槐等鄉土樹種70余棵,同時以紅葉石楠、紫荊、紫葉李等作為點綴和補充,營造了生境良好、物種多樣、生態健康、自然和諧的濕地植物景觀。為提高生態安全緩沖區的安全性,河岸沿線增設18盞庭院燈,徹底解決了附近居民“照明有盲區”這一塊“心病”,小小路燈亮了幸福路,也暖了居民心,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滿滿,再現了“白天看風景,晚上聽蛙聲”的美好鄉村風光。(龍集鎮 靳賽州 審核 楊動動 責任編輯 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