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訪問量:
- 發布時間:
2025-01-15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之年。全縣上下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按照縣委十三屆十三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牢牢聚焦“四大定位”、加快建設“四個泗洪”,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泗洪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8000萬美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GDP增速同步,節能減排、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目標任務。
圍繞全年目標,報告指出,新的一年要加快轉型升級、壯大實體經濟,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抓實增量帶動、存量提優,提升產業競爭力、標識度,工業開票銷售收入沖刺1000億元大關。
一要突出鏈式發展,推動產業集群聚能成勢。加快產業集群“強筋健骨”,四大主導產業產值均達百億級以上,重點產業鏈實現產值600億元。新材料產業發揮“鏈主”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向中下游應用端延伸,年內產值達110億元。機電裝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年內產值達100億元。新能源產業加快重點企業提質創新、降本增效,年內產值達150億元。綠色食品產業突出創新引領,聚力向高附加值延伸,年內產值達160億元。培育新興產業“增長點”,提升醫療器械產業競爭力,搶抓戶外休閑運動、健康產業、寵物經濟等制造業細分賽道,拓展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新型儲能等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39%以上。
二要突出擴量提質,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以8條產業鏈為主導,統籌運用鏈式招商、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國企招商、場景招商等模式,確保實現招商引資“2138”目標。建立落地轉化一體化推進機制,全年新開工項目當期投資額不低于600億元,新竣工項目完成投資額不低于300億元。完善聯合預審評估機制,推行項目建設“權責明晰、協同聯動、環環緊扣”閉環模式,全力加快“三大類”項目建設。打好項目要素保障組合拳,加強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國債、政府專項債券爭取,有效破解能耗、容量制約。
三要突出梯次培育,推動企業雁陣加速壯大。實施新一輪工業企業培大育強行動,全年新增開票銷售超30億元企業2家、超10億元企業3家、超億元企業15家、超2000萬元企業100家。實施投資額超1000萬元技改項目36個、竣工項目26個。優化科技型企業全周期成長路徑,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家以上、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0家以上。深入實施新一輪“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計劃,建成先進級智能工廠2家以上,積極培育卓越級智能工廠。加快推動重點企業上市掛牌,進一步完善上市企業梯隊。拓展銀企對接、行長走訪探企等金融服務實體模式,探索針對跨境電商、首臺(套)等金融產品,全年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長18%以上。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朋友堅守實業、精耕主業、辦好企業、引領行業。
四要突出集約集聚,推動園區平臺優化升級。激活園區內生動力和輻射能力,一體推進園區建設,加強優質資源的收儲和整合,為全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經開區發揮“頂梁柱”作用,省內排名再上升2個位次、市內保持第一方陣。常泗園深度實施園區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提升縣內占比和貢獻度,爭創省級高新區。西南崗產業園完成控制性詳規編制和規劃環評修編,全力爭創省級經濟開發區。界集、上塘以及參照“一區多園”管理的鄉鎮拓寬“首位產業”,鄉鎮園區加快構建錯位發展的“1+1”特色產業體系,全年鄉鎮工業實現開票“2266”目標,在全縣占比力爭超過25%。
(來源:泗洪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