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訪問量:
- 發布時間:
2025-10-06
新華日報 2025年10月4日 1版
本報訊 金秋時節,泗洪縣重崗街道早陳社區的口袋公園里,省級非遺蘇北琴書代表性傳承人周銀俠一展身手,悠揚唱腔與清脆檀板鼓點在林蔭間回蕩。周圍,百余名中老年聽眾凝神靜聽。“聽了大半年了,不僅打發了閑暇時光,更品出了咱傳統藝術的韻味,心里頭亮堂!”72歲的石明月一句話道出泗洪文化惠民的實效。
泗洪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泗洪縣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茉莉花開 文藝播種”行動部署,在7個鄉鎮、街道啟動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試點工作,通過精準對接需求、盤活陣地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引導群眾主體參與等一系列扎實舉措,有效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抵基層末梢,浸潤百姓心田。
陣地牢,文化舞臺“活”起來
基層文化服務,根基在陣地建設。
青陽街道精心打造“街角文化微單元”,將短小精悍的文藝演出與好書置換、政策宣講、就業咨詢、健康義診等便民服務巧妙融合,催生了12個源自生活、貼近群眾的特色小節目。梅花鎮響亮打出“‘梅’好大舞臺”品牌,將舞臺徹底交給群眾,“村K”大賽唱出鄉土情懷,“村舞”比拼舞出時代風采。朱湖鎮投入120萬元,將一處閑置邊角地改造為集演出、休閑、健身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廣場。如今在泗洪鄉鎮、街道,一處處遍布城鄉的文化陣地,正成為聚集人氣、涵養風氣的強磁場。
“我們的目標,是構建觸手可及的‘15分鐘文化服務圈’。”泗洪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郁勝利表示,鼓勵各鄉鎮、街道充分整合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鄉村大舞臺、農家書屋、口袋公園等現有基層設施,因地制宜進行功能提升和內容填充,使其真正“轉”起來、“活”起來。
節目優,文化活動“潮”起來
國慶前夕,雙溝鎮西大溝遺址公園廣場上人聲鼎沸,該鎮基層文藝團隊風采大賽正在火熱進行。雙溝醉鼓敲出激昂節拍,淮洪調戲曲唱出韻味鄉音,錢桿舞舞出豐收喜悅……22支村居文藝隊伍輪番登場,臺下歡呼聲、掌聲此起彼伏。
“全鎮37個村居,有22個主動報名參與,所有演員都是本地群眾,節目以自編自導自演為主,其中不少文藝團隊得到了縣里名家的指導。”雙溝鎮黨委宣傳委員孫奇奇興奮地說。
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泗洪縣統籌作家協會、攝影家協會、音樂舞蹈家協會、泗州戲協會等文藝家協會力量,廣泛開展文藝“六進”志愿服務活動,為基層文藝“輸血”。同時,建立文藝名家“點對點”掛鉤機制,組織獲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許衛國、泗州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洪湘等名家與鄉鎮街道結對,提升基層文藝創作與表演水平,培育出“百姓大舞臺有空你就來”“漁歌唱晚·水美龍集”等多個獨具特色的群文活動品牌。
內容新,群眾精神“富”起來
“親戚朋友來相會,勤儉節約不浪費……”青陽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舞蹈室內,心連心舞蹈藝術團正在排練融入政策宣傳的女聲說唱《移風易俗新風尚》。
“我們把防范金融詐騙、移風易俗、創建‘五美庭院’等內容編入節目,用泗州戲、蘇北琴書等形式演出,讓黨的好政策、社會新風尚走進千家萬戶。”藝術團負責人王素珍介紹。
立足本土,唱響時代。泗洪縣引導文藝工作者深挖地方文化資源,創作一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文藝作品。蘇北琴書《愛心早餐暖人心》講述“中國好人”雍月飛事跡,錢桿舞《洪澤湖畔好風光》等節目展現地域特色。這些作品讓群眾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提升精神境界。
在試點鄉鎮帶動下,群眾文化活動正在泗洪全面鋪開。金鎖鎮打造“法治宣傳夜”,將法治知識與文藝表演融合;半城鎮立足國家級非遺“洪澤湖漁鼓”,編排上演《漁鼓飄香》《漁鼓情歌》等新劇目;孫園鎮依托愛民井紅色文化園,開展沉浸式群文活動;界集鎮通過《回鄉創業》等劇目演繹鄉村振興新氣象。僅9月份,便有17場重點文化活動在各鄉鎮、街道如火如荼地展開,加上一些常態化的展演及周末書場等,超過30場活動實現了“周周有演出,場場有宣傳”。
今年以來,泗洪縣已累計開展各類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700余場,吸引線上線下參與人次超60萬。
徐明澤 胡凱旋 許哲 王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