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訪問量:
- 發布時間:
2023-10-30
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生物多樣性建設,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效能,進一步保護好新發現的野大豆物種,改善其生境狀態,圍繞省級“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平臺,結合臨淮鎮、龍集鎮現場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目標,依托國家級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成子湖沿岸優良生境,圍繞2022年縣域內發現的5個野大豆集中分布區主體資源,科學合理規劃建立野大豆就地保護體系,改善生境系統,保障野大豆自然生長演替功能,充分發揮野大豆生物多樣性應有的作用。
二、工作目標
統籌力量,加大投入,保護好縣域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對已發現的野大豆生長點,建設圍檔標識、宣傳牌等設施,安排專門人員定期巡護,有效改善生境系統,深入開展野大豆科學研究,力爭2025年年底前建成野大豆保護系統。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夯實保護責任。
成立泗洪縣野大豆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縣政府辦公室分管負責人、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資規局、臨淮鎮、龍集鎮等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局分管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明確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職責。
(二)全面調查,摸清存量底數。
全面調查統計臨淮鎮、龍集鎮轄區內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生長自然分布區域地塊、面積以及種子采收貯存現狀(目前探明臨淮鎮轄區約400畝,龍集鎮轄區約800畝),相關調查數據力求客觀準確。
(三)明確要求,推動工作落實。
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統籌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種源滅絕等生態失調現象,嚴厲打擊非法采摘、破壞等違法行為,推廣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保障野大豆生長環境和種源不受威脅。臨淮鎮、龍集鎮要全面貫徹落實上級生態保護工作精神,研究擬訂本轄區野大豆保護工作規劃及階段性工作方案,提交縣野大豆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并負責組織實施。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等相關單位,針對野大豆生長自然分布地塊,要切實加強保護過程管理,嚴格按照國家野生植物保護要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不斷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監督考核,保證野大豆生物資源不流失。
(四)建立機制,確保工作成效。
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要根據工作要求,排出單獨資金,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臨淮鎮、龍集鎮要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合理安排相關資金,確保順利完成各項工程措施。各相關單位要建立穩固的經費保障機制,對內開源節流,對外積極爭取資金支持,確保有效完成野大豆保護工作。
四、實施步驟
(一)前期準備(2023年2-5月)。
1. 2023年2月開始,按照全面排查統計要求,由野大豆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臨淮鎮、龍集鎮配合對各自轄區內野大豆生長區域分布情況進一步摸清底數,由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根據排查統計數據,聯合劃定保護區域坐標經、緯度及保護范圍,并按照“因地制宜”原則,制定區域地塊具體管護制度,明確鎮、村(居)具體責任人員并開展巡查檢查。
2. 由生態環境局牽頭制定野大豆生長環境改善工作要求,農業農村局牽頭制定野大豆日常管護工作要求,對在臨淮鎮、龍集鎮區域范圍內生長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組織專家聯合評審鑒定形成文件報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予以公開,并把前期野大豆保護的圖文資料等留存。
(二)生長管理(2023年5-10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農業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和《農業野生植物保護辦法》等相關規定,由生態環境局牽頭確立野大豆保護點,設置制作保護性圍欄,禁止無關聯人員進出保護點,并及時安裝到具體保護區域。由農業農村局牽頭設置野大豆生長基礎設施條件,組織專家指導臨淮鎮、龍集鎮對野大豆生長進行經常性管護,并形成鑒定文件。
(三)總結評估(2023年10-12月)。
由野大豆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對野大豆年度保護工作成果進行統計匯總,同時表揚在保護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各相關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