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縣有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落實穩定經濟增長各項政策,一季度規上服務業主要指標平穩增長,總體實現了穩定發展。但規上服務業企業總體規模偏小、行業分布不平衡等問題不容忽視。
一、總體運行情況
1-3月,全縣規模以上服務業總體規模保持平穩增長,列統的46家規上服務業企業資產總計56.54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營業收入3.57億元,同比增長17.7%;實現應交增值稅、稅金及附加0.07億元,同比增長6.9%。
二、分行業發展情況
(一)文化體育娛樂業、水利環境管理業引領增長。一季度,全縣規上文化娛樂業實現營業收入0.13億元,同比增長195.9%; 水利環境業完成營業收入0.35億元,同比增長64.5%。
(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增勢良好。一季度,全縣規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0.92億元,同比增長26.2%;居民服務業完成營業收入0.04億元,同比增長34.1%。
(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呈現負增長。一季度,全縣規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0.08億元,同比下降51.5%;規上房地產業完成營業收入0.05億元,同比下降1.1%。
(四)核算行業服務業總增速小幅下降。一季度,全縣核算行業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50.9%,較1-2月(核算月)總核算增速小幅下降1.4%。其中:科學研究業1-2月、1-3月分別同比下降49.7%、51.5%,拉低了核算行業服務業總增速。
三、需關注的問題
(一)在庫企業存續性較差,發展后勁仍需強化。從近兩年在庫企業情況看,全縣規上服務業企業存在存續性較差、增長不穩定等問題。從存續性看,2022年底退庫的規上服務業企業4家。今年以來,我縣又有3家規上服務業企業由于業務問題,沒有數據上報,2家規上服務業企業收入較上年大幅度下降,均面臨退庫風險。從經營情況看,46家在庫規上服務業企業中,有23家企業1-3月營業收入不足500萬元,其中3家企業營業收入為0;有18家企業營業收入負增長,其中8家企業營業收入降幅超過30%。全縣在庫規上服務業企業抗風險能力有待提升,發展持續性亟待加強。
(二)各板塊之間服務業發展不均衡。從總量看,規上服務業企業數最多的青陽街道為9家,還有5個鄉鎮沒有規上服務業企業。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主要集中在三個街道和經濟開發區,占比達到全縣的77.9%。從增速看,各鎮區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差異明顯。1-3月,21個鄉鎮(街道、園區)中,有10個實現正增長,其中有9個增速高于全縣平均水平,有6個負增長,另外5個鄉鎮空白。
(三)各行業之間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從分行業規模以上服務業單位數來看,傳統行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6家,占全部規模以上單位數的34.8%,單位數最多;其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單位數15家。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娛樂業和水利環境管理業單位數均是個位數;而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其I小類,依然空缺。
四、對策與建議
(一)關注在庫單位,助力企業發展。繼續做大、做強在庫企業,形成一批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服務業龍頭企業,并挑選一批業務突出、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加大服務業政策扶持力度,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獎補政策,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及時發現規上服務業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盡量避免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導致“脫規”風險。
(二)優化行業結構,培育新增長點。目前來看,僅靠在庫企業的挖潛來提升發展速度,空間十分有限,要加快培育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引導企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促進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化行業結構,壯大行業發展規模,促進服務業企業健康全面發展。
(三)加強部門聯動,強化新增工作。高度重視服務業企業培育工作,加強部門聯動,信息共享,建立擬培育企業后備庫,對擬培育的企業進行全程跟蹤,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企業符合申報條件時能第一時間申報入庫;同時,嚴把企業審核關,對申報企業進行實地走訪,一方面提升新增入庫企業質量,另一方面做好新增企業申報指導工作,提高企業申報成功率,為提升服務業數據質量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