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生產情況和特點
一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0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長5.1,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28億元,同比增長5.6%。
(一)蔬菜產量基本穩定。一季度,全縣蔬菜播種面積4.9 萬畝,同比下降0.5%;蔬菜產量17.44萬噸,與去年持平,其中:食用菌產量1157噸,增長34.2%;從蔬菜種植主要大類來看,葉菜類總產量1.49萬噸,比上年增加1.4萬噸,增長52.7%。
(二)瓜果生產穩中有進。一季度,泗洪縣瓜果類種植面積2712畝,增長5.4%,產量5891噸,比上年增加306噸,增長5.5%。
(三)畜牧業發展形勢穩健。泗洪以生豬穩產保供為核心,畜禽養殖生產發展良好。一季度,除生禽蛋和牛奶略微下降外,出欄的豬、牛、羊、家禽都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生豬出欄26.05萬只,增長9.2%,羊出欄1.13萬頭,增長30.8%、活家禽蛋出欄239.14萬只,增長2.98%。
(四)漁業生產穩步向好。2023年,氣候適宜,雨水調和,有利于河蟹生長,全縣河蟹養殖畝均產量260~280斤,較上年增加20%~30%,有力促進水產品產量增長。一季度,我縣淡水產品產量為8610噸,同比增長10.3%,其中魚類增長8.14%、蝦蟹類增長11%。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設施農業占比低,蔬菜瓜果增長空間小
2023年,泗洪設施農業占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比重僅為16.9%,較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主糧種植面積保護和公共空間治理對蔬菜瓜果種植面積增長帶來了挑戰,蔬菜瓜果增長空間受到擠壓。一季度,全縣蔬菜播種面積4.9 萬畝,同比下降0.5%。
(二)生態環境影響,漁業發展模式需轉變。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生態紅線和污染治理,對漁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傳統養殖方式面臨土地和水資源短缺、養殖空間壓縮、水環境污染等問題。需要將傳統生產模式向精準高效綠色方式轉變、過度依賴人工向以自動化設備轉變,以進一步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漁業轉型升級。
三、相關建議
1、聚力建設設施農業。加快設施農業建設,充分利用泗洪有限的農業生產空間和生產資源,提高設施農業比例。盤活農村存量用地,為設施農業建設提供用地來源。加大財政投入、加強金融支持力度,為加快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2、著力打造現代漁業。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不斷提升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力發展現代水產種業。加強智慧漁業建設,加快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程數字化改造。發揮漁業園區和水產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探索企業與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從育苗、養殖、冷藏、加工到營銷和休閑漁業的完整產業鏈條,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