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縣2012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泗洪縣統計局
(2013年3月8日)
2012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力爭當蘇皖邊界先行軍”核心任務和“堅持綠色跨越、實現全面小康”發展主題,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年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各項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一、經濟發展
綜合經濟實力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地方財力有了較大的提升。經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3.63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17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110.72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103.74億元,增長11.7%。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671元,比上年增長15.9%,全縣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比例為:18.7:42.00:39.3。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51.60億元,比上年實績(下同)增長35.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76億元,增長32.7%。財政總支出64.93億元,增長30.8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4.18億元,比上年增長23.67%。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9.6%,比上年上升2.8個百分點。
圖1:2005年-201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增幅圖
圖2:2012年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比重
農林牧漁業 全縣農業保持穩定,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繼續加大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全年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2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2%;實現增加值49.1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6%。
糧食生產持續穩定 全年糧食總產102.79萬噸,比上年增加8.26萬噸。夏糧總產41.22萬噸,比去年增加4.67萬噸;秋糧總產61.58萬噸,比上年增加3.61萬噸。其中,水稻總產44.83萬噸,比上年增產2.7萬噸;玉米總產12.53萬噸,比上年增加1.86萬噸。其他如油料總產1.65萬噸,比上年減少0.67萬噸;棉花總產0.22萬噸,比上年增產0.03萬噸。
工業 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一是工業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增長幅度既穩又快。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20.52億元,比上年(同口徑,下同)增長95.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06家,比上年末增加54家;全縣工業用電量6.19億度,比上年增長17.4%。二是工業運行質量全面提升,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7.66億元,比上年增長89.6%;實現利稅總額50.68億元,比上年增長2.2倍。其中利潤總額34.2億元,增長2.9倍。三是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部分保持較快增長。列入統計的38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累計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的有27種,占71.1%。
泗洪經濟開發區 江蘇泗洪經濟開發區始建于2002年3月,2006年4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開發區遠景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控制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5.7平方公里。開發區歷經起步創業、穩步發展、快速提升三個階段,建區10年來,累計投入基礎建設資金41億元,建成道路83.2公里、橋梁18座、污水管網50余公里、排水120余公里、共管溝65公里、燃氣、自來水分別為20公里、40余公里等,市政管網配套在全區內基本全覆蓋,“六縱十三橫”路網格局全面貫通,基本實現了通路、通水、通雨(水管道)、通污(水管道)、通電、通氣、通訊、通熱、通網絡和場地平整等“九通一平”。
目前,開發區累計進區項目648個,就業人口6.24萬人,初步形成塑膜新材料、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械制造、電子電氣五大主導產業。截止2012年12月底,五大主導產業中,塑膜新材料企業有26家、紡織服裝企業有95家,食品加工企業59家,機械制造企業有76家,電子電氣企業72家。
園區內還分別設立了膜科技產業園、精密電子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機械制造產業園、食品加工園、科技創業園等特色產業園。通過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優質企業不斷聚集,已經成長為中小企業的培育基地。
2012年工業增加值34.67億元,同比增長24%;業務總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27.1%;財政收入26.57億元,同比增長92.28%。
私營個體經濟私營個體經濟發展迅猛,所占份額繼續上升。年末全縣私營企業7119戶,注冊資金2391122.93萬元,從業人員101124人;個體工商戶31422戶,注冊資金231467.12萬元,從業人員37777人。2012年新增私營企業1812戶,注冊資金492904.09萬元,從業人員20390人;新增個體工商戶11598戶,注冊資金115411.87萬元,從業人員13921人。
建筑業和房地產業 全年建筑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7.1億元,比上年增長38.5%。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住宅投資26.15億元,比上年增長9.41%。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0.8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05.7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73%。商品房銷售額35.62億元,比上年增長34.26%,其中住宅銷售額30.78億元,比上年增長30.98%。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6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工業投資力度明顯增強,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投資1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5%,占全縣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72.5%。
貿易和市場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零售總額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4%。2012年末全縣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累計37個,成交額33.014億元,其中年成交額在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8家,成交額12.26億元。2012年全縣貿易業增加值24.57億元,占第三產業比重達23.7%。
開放型經濟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4%。其中出口總額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6%,進口總額1582萬美元。
旅游業 泗洪人文景觀獨特,旅游資源豐富。以“綠色”生態旅游為主體,“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旅游和“古色”歷史文化旅游為兩翼,構筑了泗洪三色旅游的基本格局。國家級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城頭鳥類自然保護區聞名遐邇,穆墩島資源豐富,風光旖旎,王沙島浴場黑沙遍地,天然神秘。雪楓墓園、縣烈士陵園、朱家崗烈士陵園和陳毅紀念館是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的經典。境內有三國名將魯肅故里的“子敬泉”、呂布轅門“射戟臺”、古徐國“掛劍臺”等歷史遺跡,古汴河風光帶景色秀麗,歷史上就有“隋堤煙柳”的美譽。年末全縣擁有7家旅行社、2家旅行分社和1家營業部,星級飯店6家,星級飯店客房總數385間, aa級以上景區7個,其中aaaa級景區1個、aaa級景區2個。全年國內旅游人數120萬人,旅游收入4.9億元
交通和郵電年末公路通車里程2387.354公里。全縣擁有公交車148輛,出租車400輛,危險品運輸車83輛、1049噸;客運車439輛、10433座;貨運車3197輛、27087噸。全年公路客運量454萬人,比上年增長3%。公路貨運量385萬噸,比上年增長3%。
郵政電信業務穩步發展電信公司實現收入1.012億元,比上年增長8%。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1.9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突破5.2萬戶。全縣住宅電話10.15萬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6.5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9.1萬戶。年末國際互聯網用戶5.78萬戶。
金融業 金融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存貸款繼續增長。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81.74億元,比年初增加37.29億元,增長25.8%。其中儲蓄存款109.26億元,增長34.0%。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59.41億元,比年初增加38.73億元,增長32.1%。
二、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科技隊伍發展穩定。2012年獲省以上科技計劃18項,其中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2項、省科技幫扶專項引導資金2項、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項目2項、國內發明和授權實用新型專利省級資助項目1項。省農業科技型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項、省民營口科技型企業7家。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50個,建立穩定的產學研關系65個。全年專利申請量535件。全年專利授權量249件。
教育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06所,其中幼兒園39所(另有63個辦班點),小學21所(不含村完小和教學點),初中1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7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職業學校4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共有專任教師8978人,其中幼兒園1233人,小學3334人,初中2645人,高中1557人,中等職業學校209人。
全縣共有在校學生155478人,女生74394人。其中在園幼兒33528人(女16162人),小學64988人(女31324人),初中29540人(女14179人),普通高中17435人(女8101),職業學校9987人(女4628)。
2012年幼兒入學率達95.5%,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完成校安工程新建加固校舍10.56萬㎡,撤并村小22所,組建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啟動明德等2所學校新建工程。興洪中學通過省三星級復驗。榮獲市高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一等獎。新增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1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2人。
衛生 衛生條件繼續改善。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511個。其中醫院48個,擁有床位3259張;防治防疫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377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89人,執業(注冊)護士1530人。
文化 文化事業發展健康繁榮。2012年,通過深入挖掘藝術資源,廣泛搜集生活素材,創作多部曲藝作品,獲得多項榮譽。文化館小天鵝藝術團表演的舞蹈《雛鷹展翅》獲蒲公英第十二屆(2012)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選撥活動幼兒園組金獎。天崗鑼鼓獲江蘇省傳統音樂舞蹈類非遺項目保護成果匯演優秀傳承獎。在第三屆“富建天鵝國際”杯牛哥大賽中,我縣選手獲原生態牛歌組第二名、新編牛歌組第二名。泗州戲劇團選送的泗州小戲《月上柳梢頭》在第七屆“江蘇戲劇獎小戲小品獎”大賽中喜獲優秀劇目三等獎。攝影作品《財源滾滾》和美術作品《濕地放歌》分別獲第十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金獎和銅獎。攝影作品《龍騰盛世》在第四屆中國興化菜花旅游節“建工杯千島菜花甲天下,水鄉興化景如畫”攝影作品大展評選中獲銅獎,《金色水鄉》獲入選獎。《山村皮影》在2012國際攝影節暨上海第十一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中獲入選獎,《財源滾滾》、《勞動者》交流獎。攝影作品《模具工》在江蘇省農民工題材攝影作品展中獲三等獎、《一絲不茍》獲優秀獎。承辦廣場文化演出106余場,首屆中國(泗洪)洪澤湖生態旅游節大型演出、市委工作會議 “點燃激情,追求卓越”專場演出、春節團拜會專場演出、元宵節大型廣場演出等,均取得較好的成效。共創作完成戲劇、小品、曲藝等18篇,在《宿遷劇目》發表10篇,文藝作品獲省以上獎項23個,群文比賽獲市級以上獎項45個。共送書下鄉20480冊,送電影3048場,送戲180場。
縣級圖書館1個,藏書10萬冊。廣播電視網絡健全、覆蓋率廣。廣播覆蓋率達10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其中有線電視入戶率達59%。
全縣有44個名錄項目分別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保護。其中國保項目1項:泗洲戲;省保項目5項:洪武花棍舞、洪澤湖漁鼓舞、水漫泗洲的傳說、天崗鑼鼓、蘇北琴書;市保項目14項,縣保項目24項。
泗洪博物館現存文物1000余件,其中國家三級文物有漢代的紅陶馬、紅陶仕女俑、唐代的三彩陶枕等34件;國家二級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大石斧、漢代的尚方乳釘鏡2件。2009、2010年、2011年,我縣榮獲宿遷市文物保護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縣博物館榮獲江蘇省文物局頒發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調查資料檔案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縣博物館榮獲江蘇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先進集體。
順山集文化:順山集遺址位于泗洪縣梅花鎮趙莊村東,重崗山北麓坡地之上,東南距縣城15公里,總面積17.5萬平方米。順山集遺址于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泗洪縣博物館于2010年起對其進行鉆探發掘,截至目前,共發掘面積2500平方米,發現長約1000余米的環壕,經測距今約8300年。這一發現不僅將江蘇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600年,而且填補了淮河中下游地區史前考古文化的空白。
2012年11月中旬,由南京博物院和泗洪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江蘇省泗洪順山集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在泗洪縣召開,一致同意將順山集遺址考古發掘的一、二期遺存命名為“順山集文化”。順山集遺址成功入選“201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位列榜首;新聞報道“泗洪縣順山集遺址新發現將江蘇文明史前移1500年”入選“江蘇省2012年十大新聞”。
體育 體育事業取得較好成績。成立了縣健身舞協會、縣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全縣在縣民政部門注冊的單項體育類協會達16個、體育俱樂部3個。上報并獲批70個行政村建設健身路徑。上塘鎮墊湖村體育健身俱樂部被省體育局授予“省級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舉辦了“2012年綠色健身日泗洪縣自行車騎游暨全民健身月活動啟動儀式”、“泗洪縣2012年全民健身日活動儀式”、“慶國慶泗洪縣社會體育指導員交流展示活動”、“迎新年慶元旦廣場健身項目展示活動”等大型活動。
承辦了江蘇省舉重錦標賽、武術(套路)錦標賽、足球錦標賽、宿遷市第二屆陽光體育聯賽足球比賽。
在2012年省青少年俱樂部跆拳道比賽中,取得了2金、2銀、3銅,在江蘇省乒乓球冠軍賽中取得了團體第5的歷史性好成績。在江蘇省武術套路錦標賽中,取得了2金、5銀、7銅。在江蘇省柔道冠軍賽和柔道錦標賽上共取得了1金、2銀。江蘇省拳擊錦標賽上取得了1銀,7銅的好成績。在2012年的宿遷市第二屆中小學生運動會暨第四屆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聯賽上我縣獲得總分第一、金牌第二。我縣籍運動員朱韋偉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賽艇雙人雙槳的決賽中,與隊友汪敏合作獲得第四名;王麗娜在2012年第26屆“金石灘杯”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奪得馬拉松接力賽銀牌。
2012年向省體校輸送優秀運動員1名,市體校輸送優秀運動員9名。全年共有3人晉升國家一級裁判員,51人晉升國家二級裁判員。10人達標國家二級運動員。
三、城鎮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鎮建設城市化步伐加速推進。圍繞建設園林式、生態型、可持續發展的湖濱特色現代化中等城市發展定位,加快了新興中心城鎮建設步伐,多條城市主干道路改造到位。縣城區亮化、綠化工程扎實推進。年末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2%。住宅小區建設日新月異。全年共新開工建設住宅小區15個。
環境保護2012年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工作切實加強。水污染和煙塵治理力度持續加大,全縣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22540.65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232.8萬噸,廢氣排放量為64.3億立方米,固體廢物排放為8.71萬噸。泗洪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江蘇省迄今唯一升格為“國家級”的淡水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49365公頃,其中核心區16663公頃。保護區擁有鳥類146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的鳥類4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的鳥類13種。浮游植物165種,浮游動物91種,高等植物81種,底棲動物76種,魚類52種。城頭鳥類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00公頃,各種鳥類146多種,其中有國家一、二級珍禽包括大鴇、天鵝、灰鶴、鷺等17種以上。
四、人口、人民生活、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
人口年末全縣總戶數284334戶,總人口1054529人,其中女性509894人,非農業人口34832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28.67‰,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率24.27‰。男女性別比106.81(女=100),比上年提高0.45。全縣計劃生育率96.79%。常住人口由去年的91.6萬人增加到92.3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47%。
人民生活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8508元,比上年增長21.29%。根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資料,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4元,比上年增長13.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939元,比上年增長7.1%;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9327元,比上年增長13.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720元,比上年增長10.77%。年末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10361元,比上年增長30.3%。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42平方米,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43.1平方米。
圖4:2007年-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幅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擴大了醫療、養老與失業保險和培訓覆蓋面。2012年,全縣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1985.7萬元,發放城鎮低保資金2556.9萬元。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達100%;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為9572人和56949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5137人。
2012年年末全縣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9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649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3756人,覆蓋率達到95.3%,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51524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49862萬人,覆蓋率為95.1%;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職工90597萬人,覆蓋率達到95.1%;2012年我縣城鎮從業人員12.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399人,登記失業率2.57%;均較去年大幅度提升。
截止2012年末,全縣技術職稱人數5.05萬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8600人(中級7184人),高級職稱1416人。
注:1、各項指標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值為現價,相對數按可比價計算;3、公報中數據來自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