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縣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泗洪調查隊
2017年,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兩山理論”為指導,率先實踐。扎實推進“兩聚一高”,踐行特色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增收“三大發展方向”,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十三五”確定的各項任務有序推進。
一、綜 合
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初步核算,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446.61億元,比上年增長7.3%,比全省快0.1個百分點,比全國快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02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190.30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89.29億元,增長8.2%。人均GDP49901元,按平均匯率達7391美元。
圖1:泗洪縣2017年GDP完成情況示意圖
圖2:2011年至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折線圖
經濟結構更加優化。 2017年,全縣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5.0:42.6:42.4,從各產業增速來看,第二產業受工業增速放緩的影響,增長8.0%,低于第三產業增速0.2個百分點,三產增速超過二產。從各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來看,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5.6%、47.6% 和46.8%,二產的貢獻率較上年下降0.25個百分點。三產拉動持續增強。
經濟轉型升級明顯。201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平穩增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口徑增長8.5%,高于全省1個百分點,全縣規上工業拉動全縣GDP增長2.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帶動作用明顯。2017年,泗洪縣高新技術企業共77家,全年實現產值同口徑增長5.0%。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0.15噸標準煤/萬元。
隨著特色小鎮建設和“511”工程的進一步推進,投資主體日趨多樣化,全縣投資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帶動了我縣工業、建筑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及物業管理的發展。2017年,我縣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9.79億元,增長11%,對全縣GDP的貢獻度為4.8個百分點。建筑業平穩發展對全縣總體經濟保持平穩增長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
新型服務業態快速發展。2017年,全縣消費市場的發展和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其中其他服務業、金融業發展迅速,現價增速分別為9.02%、14.75%。現代服務業占比不斷提高,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達到35.67%。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5.86 萬人,比上年增加0.65 萬人,增長4.3 %。城鎮登記失業率1.92%,與上年相持平。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經濟穩中有進。2017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0.12億元,可比價增長6.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3.11億元,可比價增長3.0%。其中農業34.74億元,林業1.03億元,牧業8.34億元,漁業27.2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76億元,占比分別為47.51%、1.41%、11.41%、37.26%和2.41%。
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1.04萬畝,比上年增加0.67 萬畝,糧食生產實現穩定豐收。全年糧食總產107.10萬噸,其中夏糧總產44.75萬噸,比上年多0.96萬噸,秋糧62.35萬噸,比上年多0.59萬噸,糧食單產426.6公斤/畝,比上年多5公斤。
圖3:2011年至2017年糧食產量情況表
綠化造林扎實推進。圍繞西南崗生態林果基地建設、成片造林、楊樹更新改造、農田林網建設、村莊綠化、珍貴樹種培育、集鎮區綠化、國省干線綠色通道提升等“八大工程”,推進造林綠化活動。西南崗生態林果完成2.4萬畝,其中碧根果1.8萬畝。新造林成片林2.04萬畝,累計造林面積2.36萬畝,采伐跡地更新面積0.32萬畝;農田林網完成8.5萬畝;新建綠化示范村38個,“三化”樹種示范基地完成54個;集鎮區綠化栽植完成9.8萬株,四旁植樹完成105萬株,植樹總株數313萬株。
漁業畜牧業特色彰顯。漁業方面: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35萬畝,發展稻(藕)蝦綜合種養6.7萬畝,建設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5000畝,實施水上生態牧場4.2萬畝,建成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示范基地14835平米。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0.7萬噸、漁業總產值58.6億元,其中,河蟹養殖面積26萬畝,產量3.7萬噸,產值30億元,占漁業總產值51.2%,河蟹出口量137.67噸、創匯1278.4萬美元,連續十二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與京東生鮮館共同舉辦了2017年洪澤湖泗洪大閘蟹開捕暨網上螃蟹節啟動儀式,啟動全國鮮蟹“第一撈”,進一步打響了“泗洪大閘蟹”品牌。全縣現有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漁業精品園2個,省級現代漁業示范場2個,省級現代漁業示范村1個。國家級漁業龍頭企業1個,省級漁業龍頭企業2個、市級漁業龍頭企業4個,水產專業合作社271個(其中國家級1個),水產家庭漁場235個,專業協會2個,行業商會1個,水產品交易市場4個。泗洪洪澤湖濕地國際大圓塘超級杯休閑垂釣邀請賽全年共舉辦4場百萬級獎金的大型垂釣賽事,其它賽事22場, 被農業部評為“全國有影響力的休閑漁業賽事”。
畜牧業方面:全縣生豬出欄128.4萬頭,家禽出欄1400萬只,分別比上年下降6.1%和23.5%。肉類總產量11.32萬噸,禽蛋產量6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9.5%和增長14.3%。奶牛存欄1.78萬頭,同比下降18.9%,產奶量5.4萬噸,同比下降3.6%。
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增強。 全縣電商中心孵化新增網店個數868個,農產品網店個數總計3141個,“一村一品一店”達標率達70%。農產品線上交易額為6.85億元,同比增長40%。京東泗洪生鮮館(特色館)直接從業人員1萬余人次,帶動就業5萬人次。 “三品一標”申報農產品個數達77個。 2017年,發展家庭農場累計達2259戶,經營面積達65.5萬畝。占農戶承包經營面積(170.5萬畝)的38.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發展良好。2017年,全縣工業經濟穩步發展,穩中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同口徑增長8.5%,高出全省水平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水平1.9個百分點。
圖4:2011年至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表

“2+1”主導產業進一步集聚。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新型膜材料三大行業,分別完成產值同口徑增長12.4%、4.1%、3.2%。
高新技術企業共77家,全年實現產值同口徑增長5.0%。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0.15噸標準煤/萬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1.46%,較上年提高0.07個百分點。
建筑業發展有所趨緩。2017年末,全縣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的建筑業企業有 83 家,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73.21億元,比上年下降1.75%;完成竣工產值 108.48 億元,比上年增長23.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96.99 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房屋建筑竣工面積 793.6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建筑業從業人員6.4萬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持續平穩增長。2017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9.16億元,比上年增長9.2%。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完成12.3億元,222.54億元,174.32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9.9%、1.3%、13.5%。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占投資總量的3.0%、54.4%和42.6%。全縣民間投資完成255.61億元,比上年下降1.1%,占投資總量的62.5%。
工業投資增長回暖。實施“工業興縣、產業強縣”戰略,加大工業項目建設力度。全縣工業投資完成221.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54.24%。
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收窄。2017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8.31億元,比上年下降3.1%,較去年收窄32.4個百分點。全縣房地產施工面積850.4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4%;全縣實現商品房銷售155.96萬㎡,同比下降2.90%,其中住宅銷售127.49萬㎡,11099套,同比分別上升4.8%、5.7%;,二手住房成交面積49.69萬㎡(4819套),同比上升80.6%,成交套數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303套。
2017年全縣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表
| 2017全年指標名稱 |
單位 |
實績 |
比上年增長% |
| 房地產開發投資 |
億元 |
48.3 |
-3.10 |
| 房屋銷售面積 |
萬平方米 |
155.96 |
-2.90 |
| #住宅 |
萬平方米 |
127.49 |
4.81 |
| 房屋銷售額 |
億元 |
64.39 |
10.45 |
| #住宅 |
億元 |
47.83 |
14.98 |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國內貿易拉動增強。2017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94億元,增長10.9%。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108.89億元,增長10.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8.05億元,增長13%。按城鄉分,城鎮實現90.64億元,增長10.7%;鄉村實現26.3億元,增長11.8%。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1.97億元,增長7.8%。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0.5億元,增長7.7%。從行業類別看,由于飽受電商網購沖擊,限上衣著類商品零售額僅有0.65億元,同比下降10.5%,衣著類產品實體店面零售額明顯下降;食品類商品零售額3.87億元,同比下降3.9%,其中肉禽蛋類銷售較好,實現零售額1.15億元,增長6.5%;煙酒飲料類商品零售額1.64億元,增長0.4%;汽車類零售額5.91億元,增長17.1%;中西藥品類零售額1.64萬元,增長39.5%;娛樂休閑類(包括體育、娛樂用品類、書報雜志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電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等)零售額達到7.66億元,增長9.8%。餐飲消費依然保持旺盛,全縣住宿餐飲市場有所回升,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47億元,增長10.3%。從增幅方面看,消費拉動進一步增強。
電商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2017年,全縣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1.8億元,新增網店2425家。繽紛泗洪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被省商務廳授予江蘇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榮譽稱號,縣網創園被省商務廳授予江蘇省電子商務示范園區榮譽稱號;龍集鎮東咀居被省商務廳授予江蘇省電子商務示范村榮譽稱號;界集鎮被評為江蘇省電子商務示范鎮;青陽電商產業孵化園榮獲“省級創業示范基地”、“宿遷市創業孵化基地”榮譽稱號,石集電商創業園榮獲“宿遷市返鄉創業園”榮譽稱號;繽紛泗洪公司、方正塑業、楠景水產、雙溝釀酒廠等4家企業被評為宿遷市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經濟外向度持續提升。2017年,全縣實現進出口總額20034萬美元,比上年絕對值增加3447萬美元,增長20.5%。其中出口14365萬美元,增長6.7%;全年新增進出口經營權企業43家,全縣實際到賬外資388萬美元。
六、園區經濟
經濟增長態勢平穩。2017年,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22%;工業企業用電量6.74億度,增長21.97%;進出口總額1.9億美元,增長11.7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08億元,增長9.76%。
項目建設成效明顯。2017年,共簽約項目51個,協議投資額81.5億,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1個。富厚電器、豐遠新材料、昆侖體育等一批重大項目快速推進。全年列入督查的29個重點工業項目,全部按照時間節點完成,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文體小鎮建設快速推進。2017年,文體小鎮首期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已建成文體小鎮縣道區8.4萬平方米、倉儲區7萬平方米,入駐昆侖體育、鑫海體育等一批國內知名文體企業10余家。
企業培育成果豐碩。深入推進“511”工程,2017年,新增開票2000萬元以上企業28家;新增開票1億元以上企業3家;新增開票5億元企業1家;新增開票10億元企業2家。鼓勵企業創新融資方式,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引導區內企業分層次、分情況開展兼并重組,完成首義廠區南側四棟廠房1家企業兼并重組。推動鼎秀服飾、錦瑞電子、太平洋酒業等24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
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成果顯著。累計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9家、建成省級研究生工作站7家、省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工程中心5個,授權發明專利128件。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能力進一步增強。2017年,全縣公路總里程達2500公里,公路面積密度117.3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17年底,全縣共有公路客運業企業9家,其中道路客運4家、城市公交2家 ,出租公司4家;擁有長途車輛92輛,城鄉公交車輛224輛,鎮村公交75輛,城市公交168輛,出租車400輛,合計959輛。全縣擁有三級以上客運站3個,擁有省市縣際班線44條,長途班車覆蓋全省所有省轄市及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山東省部分市縣。共有公交線路17條、城鄉公交車224輛,全部安裝GPS監控系統。全縣23個鄉鎮全部開通鎮村公交,投入鎮村公交車75輛。交通工程有序推進。2017年,我縣共實施五大類16項交通重點工程建設,總投資約22億元,圍繞路網完善,實施了宿揚高速(泗洪段)、G235、S245、S330及溧河洼特大橋等交通重點工程;圍繞扶貧開發,實施了縣道重峰線改造、峰山大橋及接線工程,上塘鄭集至魏營龐塘扶貧路等工程;圍繞旅游開發,實施了縣道青臨線、半龍線、大王莊路網接線改造等工程;圍繞惠及民生,實施了農路提檔升級工程、公交便民工程、農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及嵩山大橋建設等工程;圍繞生態建設,實施了縣道雙五線提升工程、懷洪新河南堤新型經濟節點連接線及交通路域環境改善提升工程。路產路權得到有效保護。全年巡查總里程46481.63 公里,夜查1604.97公里、步查42次。航道通行能力進一步提升。重新設置洪澤湖湖區部分航標護欄18座,設置洪澤湖西南線航道臨淮至雙溝段航標7座,完成洪澤湖北線航道疏浚工程的前期測量工作,航道巡查里程9000余公里,全年掃床里程771.86公里,保障了轄區內航道的安全暢通。水上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全年共出動海巡艇540航次,巡航時間2100小時,巡航里程19500公里,巡航巡檢完成率均為100%;檢查鄉鎮渡口192道次,全年接處警16次,成功救助遇險船舶6艘,救助遇險人員8人,為船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0多萬元。
郵政通信業發展迅速。2017年,泗洪郵政分公司總收入達到7978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16.78%,增長顯著。2017年,中國電信泗洪分公司實現總收入1.31億元,年末電信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9萬戶,寬帶用戶達到11萬戶,電信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15萬戶。2017年,泗洪郵政分公司共設立了465家“郵掌柜”便民服務站點,其中青陽城區服務站103家,其余362個服務站點遍布泗洪各個鄉鎮。2017年,泗洪電信助力政府打造了濕地智慧旅游、泗洪縣民政局居家養老項目、泗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監控項目等多個有影響力的政府信息化工程項目。并快速推進光改小區建設,有效提升寬帶服務質量。建設800M無線基站151個,1.8G無線基站18個,通過新增站點入網提升泗洪MR覆蓋、郊農等指標。2017年3月30日泗洪建設成全省首家全光接入縣,同時對外發布電信“慢必賠”電信服務新標準。
旅游業快速發展。截止2017年底,全縣擁有11個國家AA級以上旅游景區,其中AAAA級景區2個,AAA級景區5個。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自駕游基地1個,省三星級以上鄉村旅游區5個和5個星級農家樂和9個星級餐館。旅行社12家,星級飯店3家。全年共接待游客452.8萬人次,增長10.9%,實現旅游總收入42.3億元,增長11.1%。景區建設邁上新臺階。洪澤湖濕地景區,通過了5A級旅游景區景觀質量評審,雙溝酒文化旅游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通過前置評審。推動洪澤湖(溧河洼)生態廊道暨稻米文化特色小鎮建設,通過PPP模式成立田園柳山項目公司。半城鎮至上島碼頭旅游快速通道建成通車,穆墩島景區5公里環島景觀步行道完成建設,對全縣主要道路沿線外部旅游標志牌進行了全面排查,在版面設計、景區名稱、標牌要素、圖形符號等細節設置上進行了重新調整,有效改善了我縣道路沿線旅游交通環境。洪澤湖濕地景區、洪澤湖濕地溫泉度假村、穆墩島景區、稻米文化館等7家景點實現wifi全覆蓋。在重點景區和鄉村旅游點新建、改擴建停車場5個,新增大車位106個,小車位450個;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20個。
旅游項目和旅游宣傳異彩豐呈。成功舉辦了稻田馬拉松、國際垂釣節、春節年貨大集、濕地冬季美景拍客節、元宵節燈會、濕地梅花節、陳圩鄉桃花節、恭敬洪澤湖大王典禮、親子露營包粽大賽、魏營西瓜節等泗洪特色民俗節慶和體育賽事活動。啟動味道·泗洪特色美食專題片拍攝活動,留住舌尖上的鄉愁,推動傳統美食的傳承和發展。以“泗洪大閘蟹”為主題形象,結合熱門網絡語言,推出深受大眾喜愛的表情包?!般艉槁糜巍惫俜轿⑿奴@評“最具活力政務新媒體”,開展的“美味泗洪‘十佳特色飯店、十佳旅游農家樂’評選活動”獲評“最具正能量網絡文化活動”。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持續平穩。2017年度,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55.51億元,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34億元。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66億元,同比增長2.51%??茖W技術支出0.96億元,增長23.9%,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1.4%。全縣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農林水、交通、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49.97億元,增長3.74%,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的70.72%。
金融市場運行良好。2017年,我縣金融平穩運行,全縣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1家。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30.86億元,比年初增加31.58億元,增長10.55%;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47.77億元,比年初下降10.3億元;個人存款余額218.75億元,比年初增長25.8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17.46億元,比年初增加28.9億元,增長10.02%。
九、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進步明顯。 2017年,共有企業8家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和省研究生工作站4家;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1個;全年專利申請量903件,授權量400件,發明專利授權28件;科技副總獲批4家;獲批國家級星創天地備案1家(江蘇泗洪縣金水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獲批省級眾創空間備案1家(泗洪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起點創業吧”);獲批省產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項目1個,入庫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6家。
教育成果達到新高度。2017年高考本科達線率85.6%,較上年提升近23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二;文化一本、二本達線人數分別超出目標任務的67.4%、27.9%,2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實現本科達線率、文化一本、文化二本三量同步提升,增幅創歷史新高,文化本科達線人數首次超過周邊縣區,榮獲“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一等獎”榮譽。摘得全市中考優生率、中考總均分、優生數全市占比三項桂冠。圍繞轉型創新發展職業教育,對口高考36人達本科線。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99%,殘疾兒童入學率98%。全縣3-5周歲幼兒入園率達96.6%。教育科研成果豐碩,推薦14項教學成果獎赴省級參評,上報數占比全市第一;5人獲省“師陶杯”論文大賽一等獎,一等獎人數占全市近一半。泗洪中學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登峰杯”機器人全國總決賽中,榮獲“車型搬運機器人”項目一等獎;泗洪姜堰實驗學校在第17屆全省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榮獲小學組冠軍;第一實驗學校在第三屆蘇臺青少年科技創意創新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成功承辦“全市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發展聯盟第三屆論壇”。
辦學條件實現新突破。泗洪姜堰高級中學正式投入使用,實驗小學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宏景幼兒園等5所新建公辦幼兒園投入使用,解決了1000多名孩子入園問題。完成年度“校安工程”建筑面積11.63萬㎡。2所高中分別通過省四星級、三星級復審。新增省優質園6所、總數達61所。泗洪中專與京東集團農村電商生態中心共建電商培訓基地初見成效。創成省級社區教育中心6個。新增“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9所(總數達38所)、“市級四星級安全校園”12所?!耙恍R黄贰闭蔑@成效,新增省級課程基地4個、省級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1個,省課程基地總數達16個。
師資隊伍得到新優化。2017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380人,定向錄取62名泗洪籍師范生。與姜堰區搭建了骨干教師常態化交流機制,170多人在省市教學大賽中獲獎,新增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134人,33人晉級全市“千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240名骨干教師后備人才庫正式建立,在全市率先試點公辦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
教育惠民呈現新氣象。共發放各類助學金2993.3萬元,惠及學生3.69萬人次。發放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5198.4萬元,惠及貧困大學生6498人,助學貸款回收完成率達99.25%。認真落實《泗洪縣低收入農戶子女扶貧助學工作實施意見》, 1383名低保家庭學生、168名孤兒、317名在校就讀殘疾學生的入學工作全部得到保障。
體育事業邁上新臺階。高水平舉辦2017業余羽毛球混合團體邀請賽,高質量舉辦2017泗洪濕地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和2017年稻田國際半程馬拉松賽,2次半馬國際大賽及快樂跑參賽,組織“舞動江蘇”2017廣場舞大賽宿遷賽區第五站(泗洪分賽區)的海選賽,省電視臺體育休閑頻道全程錄相;舉辦了2017年省老年人體育節泗洪縣分會場啟動儀式、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舉辦了第二屆男子籃球聯賽、第28屆男子漢杯足球比賽、2017年“縣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比賽等多項賽事。承辦縣第13屆運動會部分項目比賽。高水平承辦了全國象棋甲級聯賽江蘇隊與廈門隊的比賽、省第16屆釣魚高手賽。在省級以上體育大賽中,共有9枚金牌、3枚銀牌和8枚銅牌收入囊中。體育設施有了新發展,城區新增健身步道4.5公里,新增燈光籃球場2處、健身路徑4處。
群眾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確定了70家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創建單位,完成了“應急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文化藝術中心建設。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60場次,送圖書下鄉1萬冊,送電影下鄉1908場。建成農家書屋231家,繼續開展圖書館總分館和農家書屋通借通還試點工作,形成書香泗洪制度體系,完善了全民閱讀的長效機制。群眾文化活動取得顯著成效。舉辦2017春節團拜會暨“魅力新泗洪”2016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年貨大集、元宵節晚會、迎春書畫攝影作品展;協助相關鄉鎮辦好特色的節慶文化活動。積極創作大型泗州戲《融劍記》;創作了小品《為您服務》、小戲《扶貧》等作品;拍攝反腐題材微電影《對聯》。文廣新局被評為“江蘇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先進集體”;花棍舞《俏花棍》榮獲“張浦杯”江蘇省連廂舞邀請賽銅獎;鑼鼓表演《喜訊》榮獲江蘇省民間文藝“迎春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第五名。文物及非遺保護工作扎實推進。持續做好梅花趙莊遺址、韓井遺址、半城雪南遺址、馬胡城遺址等考古工作;對縣內30余處涉水不可移動文物點和10處非遺項目進行水文化遺址調查。完成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和兩線測繪工作。積極申報趙莊遺址、韓井遺址和雙溝明清窖池群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完成了洪澤湖漁鼓與泗州戲國家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申報工作;成功申報歸仁綠豆餅制作技藝、淮洪調、錢桿舞為宿遷市第三批市級非遺項目。
衛生計生事業蓬勃發展。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70個,其中一級以上醫院54所(一級醫院48個、二級醫院6個);2017年底已全部接入已建成的居民健康電子服務平臺并開展試運行,全縣所有二級醫院與鄉鎮醫院和轄區診所簽訂了醫聯體合作協議,鄉鎮醫院與轄區村衛生室簽訂了雙向轉診協議,城區二級醫院轉診到鄉鎮醫院368人,鄉鎮醫院轉診到二級醫院3494人,鄉鎮醫院轉診到村衛生室2510人,村衛生室轉診到鄉鎮醫院1370人。分級診療制度的框架初步建成。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2017年,共投入800余萬元用于推進村衛生室建設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新建和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138個,正式投入使用122個;全縣28家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9家;全縣新招聘鄉村醫生100名。扎實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縣建立家庭醫生團隊138個,家庭醫生簽約27.84萬人,簽約率達31.2%,10類重點人群簽約34.86萬人次,簽約率61.2%,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城鄉低保、五保戶、殘疾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實現全覆蓋。扎實開展“先診療后付費”工作。2017年全縣已有8036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住院享受了先診療后付費政策,7215余名符合先診療后付費病患者簽訂了治療費用結算協議書。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2017年全縣建立電子健康檔案81.9萬份,建檔率91.8%;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7.1萬人,高血壓患者管理8.3萬人,隨訪血壓達標患者5.5萬人,糖尿病患者管理2.2萬人,隨訪血糖達標患者1.5萬人;全縣累計免費接種一類疫苗37萬余人次,11種疫苗接種率均達到95%以上;全縣兒童預防接種建卡率100%,0-6周歲兒童健康管理率96.9%,新生兒訪視率99.3%,孕產婦死亡率為0/10萬,嬰兒死亡率為2.84‰,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9%,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達95.33%,為5.5萬名老年人開展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保健指導服務。推進重大婦幼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為2.6萬名農村婦女實施免費“兩癌”篩查,完成率104.9%;為10822名孕期婦女進行免費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檢測率98.19%;為1.2萬名住院分娩產婦進行免費檢測,檢測率100%;為9168人免費發放葉酸,任務完成率109.4%;為6074名產婦發放住院分娩補助303.7萬元,完成率124%;為1.2萬名新生兒進行疾病和聽力篩查,為8884名兒童開展入園體檢。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落實。全縣已有33家鄉鎮醫院、295個村居衛生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藥品次均費用下降20%以上,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2017年,全縣網上平臺采購基本藥物1.17億元,配送1.08億元,配送率92.13%。
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2017年,我縣環保工作以“263專項行動”為統領,有力的提升區域環境質量,截止2017年12月31日,縣城區累計優良天數為288天,達標率為78.9%。國省考以上斷面、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29.33萬戶,比上年減少0.22萬戶。戶籍總人口109.90萬人,比上年減少1.16萬人。常住人口89.83萬人,比上年增加0.6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4.8‰,死亡率7.11‰,人口自然增長率7.69‰。全縣城鎮常住人口50.9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6.68%,比上年提高1.64個百分點。
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5元,比上年增長9.8%;人均消費支出12262元,比上年增長6.4%。恩格爾系數為35.5%,比上年降低 0.7 個百分點。經營凈收入 7460元,增長10.7 %,經營凈收入對全體居民增收的貢獻率為41.4%,拉動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1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分別為8546元、1005元和2454元,分別增長9.2%、11.6 %和 8.7%。
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3元,比上年增長8.8%。工資性收入成為拉動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人均10420元,增長8.5%,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0.4%,拉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6個百分點。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人均分別為8994元、2060元和3499元,分別增長9.9 %、8.4 %和7.2%。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平穩增長,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878 元,比上年增長4.8%。恩格爾系數為35.2%,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1元,比上年增長9.7%。四大類收入全面增長,工資性收入7007元,增長9.3 %,工資性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為45.1%,拉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4個百分點。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分別為6201元、138元和1595元,分別增長10.2%、10.3 %和 9.3%。農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525元,比上年增長9.6 %。恩格爾系數為36.2%,比上年降低 0.8 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全縣職工“五險”基金總收入82418.9萬元,基金總支出76116萬元。城鄉居民保險參保率達98.5%。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并,實行統一的城鄉醫保制度,實現醫??缡‘惖芈摼W結算。全年大病保險支付達14669人次,累計支出2544.16萬元。同步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并按時發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至125元/人/月。全縣共保障低保對象24318戶、52822人,累計發放低保資金21705萬元。救助862人,發放救助資金161.9萬元。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孤兒、重點優撫對象等7類困難群體醫療救助標準和救助封頂線,自付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70%,全年共救助大病患者36376人次,支出救助資金4931.6萬元?!胺鲐?00”保險慈善捐款1357.84萬元,全縣累計理賠4042例,賠付金額1230萬元。發放2016年度退役士兵自主就業一次性補助金1166.12萬元,發放60周歲以上農村退役士兵和60周歲以上的烈士子女生活補助計1198.8萬元,提高了各類優撫對象撫恤生活補助標準,補發了補助金292.2萬元,發放2017年義務兵家庭優待金835.6萬元。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制度,全縣共有符合兩項補貼的殘疾人14781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金2152.38萬元。全縣建成鄉鎮留守兒童關愛之家23家,全縣村居困境兒童督導員326人。發放孤兒基本生活707.68萬元,發放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154.56萬元。為主城區60周歲以上分散供養五保戶、70周歲以上低保戶提供助餐、助急、助潔、助醫等專業化居家服務,每人每月政府補貼90元。并對主城區以外的分散供養五保戶,通過鄉鎮居家養老服務分中心提供服務。對縣內5家薄弱民辦養老機構實施提檔升級工程。建立老年人信息動態管理機制,每月進行一次老年人信息異動審核,提高救助保障的精準性,為全縣60周歲以上的老年群體提供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全年為4762名供養五保戶(其中集中供養866名、分散供養3896名)發放供養經費2794.44萬元。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
(3)2017年8月根據全省統一安排對2016年GDP進行R&D調增,且主要調整在第二產業工業上,文中與2016年比較的數字為調增后的GDP及產業比例。
(4)文中“工業增加值能耗”為當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