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縣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統計公報
泗洪縣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泗洪調查隊
2024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宏觀環境困難的多重挑戰,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各項決策部署,緊緊錨定“四大定位”,縱深推進“兩增三創”,加快建設“四個泗洪”,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
一、綜 合
全縣經濟穩中有進。初步核算,202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768.23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15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13.54億元,同比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361.54億元,同比增長7.1%。
![]() |
圖1:2020-2024全縣三次產業結構圖
產業結構進一步升級。全縣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1 : 40.8 : 47.1。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升1.1個百分點。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穩健增長。2024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增加值98.00億元,同比增長4.3%,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0.23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農業總產值76.07億元,占比47.48%;林業總產值1.25億元,占比0.78%;畜牧業總產值34.47億元,占比21.51%;漁業總產值39.99億元,占比24.96%;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8.45億元,占比5.27%。
![]() |
圖2: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情況圖
糧食生產平穩增產。2024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0.39萬畝,比上年增加0.61萬畝。全縣糧食總產118.41萬噸,比上年增加0.06萬噸。其中,夏糧總產50.48萬噸,比上年增加0.66萬噸;秋糧總產67.93萬噸,比上年減少0.6萬噸。全縣糧食單產437.92公斤/畝,比上年減少0.78公斤/畝。其中,夏糧單產383.29公斤/畝,比上年增加4.02公斤/畝;秋糧單產489.79公斤/畝,比上年減少5.33公斤/畝。
漁業發展穩步攀升。2024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17.97萬畝,水產品總產量9.55萬噸(含稻漁綜合種養產量),其中河蟹養殖面積13.76萬畝、產量3.06萬噸。水產品精深加工量5646噸、產值3.08億元;水產品出口量1175.27噸、創匯1815.43萬美元,其中河蟹出口1000.46噸、創匯1727.33萬美元,河蟹出口量連續十九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
牛羊家禽增速顯著。2024年,全縣生豬存欄59.44萬頭,比上年下降11.7%;生豬累計出欄112.03萬頭,比上年增長9.0%。全縣牛存欄2.89萬頭,比上年增長76.1%;牛累計出欄0.87萬頭,比上年增長35.5%。全縣羊存欄3.27萬頭,比上年增長98.4%;羊累計出欄2.49萬頭,比上年下降38.4%。全縣家禽存欄423.92萬只,比上年增長70.4%;家禽累計出欄1405.23萬只,比上年增長39.5%。
農業發展亮點紛呈。2024年,全縣共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5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5家;食用農產品耕地總面積153.47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90.70%,全縣有效“二品一標”農產品158個,其中綠色食品145個、有機農產品8個、地理標志農產品5個。榮獲廢舊農膜回收和地膜科學推廣使用回收試點工作先進縣,泗洪大米入選《中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入選世界稻米地理標志(縣域)品牌榜(100強),并榮登榜單第28位;“蟹園牌”泗洪大米入選長三角名優食品名單。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云上監管”機制入選江蘇第四輪農村改革試驗案例選編。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增長較快。202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633.62億元,同比增長5.1%;實現增加值同口徑增長11.1%。工業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材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新材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1.74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同比增長25.5%,增速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20.4個百分點。
建筑業平穩發展。2024年,全縣建筑業從業人員4.5萬人,總承包和專業承包的建筑業企業有91家,其中一級資質的企業7家,二級資質的企業68家,三級資質的企業16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總體穩健。2024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上年增長1.0%,一、二、三產業投資比上年分別上升-3.4%、-2.5%、2.9%。其中,全縣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5%,民間投資比上年增長1.0%,建安工程投資比上年增長5.5%。
服務業投資溫和擴增。2024年,全縣服務業投資由降轉增,同比增長2.9%,服務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的27.8%,高于上年4.0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由降轉增,給全縣投資輸入新鮮活力。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市場合理增長。2024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45億元,同比增長2.8%。全縣限額以上單位涉及到19個零售商品類別,9個類別實現正增長,其中5個類別增幅超過20%。限額以上機電產品及設備類銷售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同比增長201%;輕工業品類商品穩步增長,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化妝品類,日用品類分別同比增長34.8%,20.0%,22.6%;限額以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16.5%;限額以上通訊器材類同比增長17.2%;限額以上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同比增長12.8%。
|
指標名稱 |
零售總額(億元) |
增長(%) |
|
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30.85 |
-3.6 |
|
其中:批發零售業 |
28.78 |
-3.7 |
|
糧油、食品類 |
4.40 |
-7.1 |
|
飲料類 |
0.26 |
-9.9 |
|
煙酒類 |
4.02 |
-18 |
|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
0.70 |
34.8 |
|
化妝品類 |
0.99 |
20 |
|
金銀珠寶類 |
0.07 |
-23 |
|
日用品類 |
0.97 |
22.6 |
|
五金、電料類 |
0.50 |
-5.8 |
|
體育、娛樂用品類 |
0.46 |
-7.2 |
|
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 |
0.0013 |
-71.8 |
|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 |
2.39 |
16.5 |
|
中西藥品類 |
1.87 |
0.7 |
|
文化辦公用品類 |
0.65 |
-5.1 |
|
家具類 |
0.47 |
-1.1 |
|
通訊器材類 |
0.35 |
17.2 |
|
石油及制品類 |
0.40 |
12.8 |
|
建筑及裝潢材料類 |
0.08 |
201 |
|
機電產品及設備類 |
4.11 |
-4.7 |
|
汽車類 |
1.73 |
52.5 |
|
其他未列明商品類 |
2.07 |
-1 |
|
住宿和餐飲業 |
30.85 |
-3.6 |
圖5:2024年全縣限上零售額中主要商品類值情況
電商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全縣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17.6億元,同比增長16.7%;實現電商網絡零售額76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4.1億元。舉辦泗洪縣汽車零部件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懇談會;實施“人人播 個個行”直播電商培育工程,培訓2455人次。江蘇環億實業有限公司納入江蘇省重點培育的跨境電商品牌企業庫,全市唯一。
對外貿易保持穩定。2024年,全縣完成貨物進出口額10.64億美元。全年新設外資企業35個,實際使用外資2684萬美元。
六、園區經濟
園區經濟穩中快進。2024年經開區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48%;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7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45%;新材料、機械零部件、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20.45%、17.56%、11.1%,三大產業產值占全區比重達90%。常泗園區實現開票銷售收入56.14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工業企業實現開票銷售收入45.27億元、同比增長15.8%;完成入庫稅收1.71億元,同比增長23.57%,園區發展呈現出穩中快進的發展態勢。
企業發展成果豐碩。2024年,經開區新增50億元企業1家,新增億元企業21家,新增2000萬元開票企業32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3家,省級綠色工廠2家;2024年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65家,新增省級智能車間3家,傲達康復合材料、布蘭森管業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斯迪克獲批省科技廳前沿計劃項目、省工信廳1650技術攻關項目、工信部產業基礎再造項目。米格股份獲批省級潛在獨角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兩化融合貫標AA,紅芯半導體成功入選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泗洪零的突破。功能性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獲評為2024年度江蘇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常泗園區新增億元開票企業1家,新增2000萬元開票企業16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華益中亨“數字化物流控制系統”項目、鹽鐵食品“蛋白合成生物工程”項目獲認定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增省級綠色工廠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1個;華益中亨、華昇新材料獲認定省“瞪羚企業”;鹽鐵食品“學子膳”品牌獲認證“江蘇精品”。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游業
交通動脈更加暢通。全縣含水域公路路網密度為100.15公里/百平方公里,不含水域公路路網密度為132.44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里程23.5公里,設車站1個。航道總里程439.98公里。暢優轄區公路路網建設,鹽洛高速泗洪段于2024年9月20日全面建成通車,大王莊路網接線提升改造工程紅楓路5.381公里、拂曉路2.4公里建設完工。優化農村公路建養水平,完成公路維修面積15.8萬平方米,完成路面灌縫38.4公里。優化公交配套設施水平,城區內沿途涉及的63個公交站臺,全部完成“適老化”無障礙通道改造并投入使用,推進實施公交智能化三期工程,更新50個電子站牌。
網絡覆蓋持續滲透。2024年,全年新建5G站點255個并開通入網;實現全縣范圍內5G網絡連續覆蓋,完成我縣大型商超、醫院、購物中心等公共地下空間、電梯4/5G信號全覆蓋。截至2024年末,全縣各類電話用戶101.13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95.8萬戶,固定電話用戶5.33萬戶。年末全縣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0.21萬戶。
旅游事業再創佳績。截至2024年底,全縣已有國家2A級以上旅游景區13個,其中5A級旅游景區1個,4A級旅游景區1個,3A級旅游景區7個;共有三星級旅游飯店3家;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1030.5萬人次,同比增長14.3%,旅游收入101.3億元,同比增長12.6%。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保障有力。2024年,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5%,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6.93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農林水、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等支出77.6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額的72.6%,重點支出保障有力。
金融活力進一步提升。2024年,全縣金融業活力提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807.40億元,同比增長11.0%。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979.31億元,同比增長14.8%。
九、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企業培育成效顯著。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企業28家;獲批省瞪羚企業6家,市瞪羚企業12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2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81家。科創平臺穩步提升。成功備案1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人才招引取得實效。承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2場,開展各類產學研對接交流活動40余場,促成企業與相關高校院所專家達成市產學研合作項目296個,省產學研合作項目16個,獲批省“科技副總”項目52個。引進外國高端人才累計8名,獲批省創新類雙創人才1個,雙創團隊1個。
教育事業取得新突破。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持續優化資源布局,增加優質學位供給,高標準新建的泗洪姜堰實驗學校初中部投入使用、新增學位4000個;泗洪縣第一高中餐廳宿舍擴建工程完工,新增餐位1500個、床位600個。對洪澤湖路實驗學校等38所公辦學?;A配套進行維修改造,為4所新建擴建學校配置教育裝備,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資助工作富有成效,建立全面覆蓋的資助體系,全年資助各類學生5.9萬人次,發放補助金6300萬元,為7700多名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9800多萬元。發展內涵更加厚實,全縣高考本科達線率達 83.5%、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近4500名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深造;一本達線率39.74%,同比提升2.73個百分點,一本人數較前一年增加545人。改革創新動能強勁,閱讀+體育+科技+“三大行動”增量提質,生均閱讀量提升30%,小學男子組籃球隊勇奪“市長杯”桂冠、“省長杯”季軍。承辦第30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選拔賽,104人在省級科技教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與南大匡亞明學院攜手合作,在全市率先推進拔尖人才培養。率先實施農村初中招生專項計劃,131名農村學子進入公辦高中就讀。
體育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舉辦2024泗洪稻田濕地馬拉松賽、第十三屆泗洪洪澤湖大圓塘“巧漁夫”杯百萬釣魚大賽,承辦“行走大運河”—中國輝煌足跡大運河龍舟系列活動暨江蘇省龍舟精英賽、江蘇省青少年賽艇冠軍賽兩項省級賽事,舉辦群眾體育賽事100余場。新增江蘇省民間優秀健身團隊1個、江蘇省運動促進健康站點1個。組隊參加國家級省級體育大賽,在全國少年柔道錦標賽中獲金牌1枚、東亞柔道錦標賽中獲銀牌1枚,在省青少年柔道錦標賽中獲金牌3枚、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獲金牌3枚。新增健身路徑、籃球架、乒乓球桌等器材59套,完成1500件器材維修,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2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2平方米。大圓塘垂釣比賽入選省體旅融合優秀賽事案例、長三角地區體育旅游精品賽事,泗洪馬拉松入選國慶期間省體旅融合精品路線案例。
文化事業百花齊放。文藝精品成績斐然,文藝作品獲得省級獎項2項、市級獎項12項。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年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900余場。文藝團隊建設卓有成效,獲國家級榮譽4項、省級榮譽3項、市級榮譽4項。非遺保護成效顯著,新增省級非遺項目2個,縣級非遺項目33個;截至2024年,全縣已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個,省級非遺項目6個,市級非遺項目17個,縣級非遺項目52個,省級非遺工坊1個。
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公衛服務穩步實施,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9萬余人,完成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9.2萬余人,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15萬余人;完成初一適齡女生HPV疫苗免費接種1.1萬劑次,7-12歲兒童水痘疫苗免費接種6.77萬劑次。服務能力快速提升,在全縣范圍內實現中醫閣全覆蓋的基礎上,建設中醫閣示范點5個、五級中醫館1個、名老中醫工作室6個;在全市率先實現第一中醫院門診部實體化運行,界集中心衛生院創成省社區醫院、省運動健康促進中心、消化內鏡中心;安頤醫院獲評全省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第二批高質量領軍企業,幸福園養老護理院被確認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建設單位。就醫體驗持續優化,推行“零元便民號”“床旁結算”“一次掛號管三天”等便民政策,惠及4.67萬人次,減免醫療費用180余萬元。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4年,全縣圍繞碧水長流、空氣常新、土壤常凈,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全縣大氣優良天數304天,優良天數比例為83.1%;PM2.5年均濃度36.48微克/立方米。7個國考斷面、5個省考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標。土壤環境質量和固危廢處置率穩中向好,重點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一般固廢處置率95%以上,危廢安全處置率100%,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常住人口小幅增長。2024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29.08萬戶,比上年增加0.01萬戶。戶籍總人口106.87萬人,比上年減少0.36萬人。全縣出生人口0.46萬人,出生率為5.35‰;死亡人口0.67萬人,死亡率為7.7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4‰。全縣常住人口86.05萬人,比上年增加0.0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4.63%,比上年提高0.57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2024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0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2元,比上年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4元,比上年增長7.0%。全縣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934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31元,比上年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792元,比上年增長8.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1.5:1,比上年度降低0.02個百分點。
![]() |
圖6:2020-2024全縣居民收入圖
就業創業雙輪驅動。全年舉辦各類招聘會106場,為企業推薦用工1.3萬余人;積極鼓勵市場化招工,兌現招工補貼216.25萬元;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發放穩崗補貼1020.51萬元,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以內。受理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5350筆8.02億元,在全市占比50.38%,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367筆187.5萬元,支持成功自主創業5350人次,創業帶動就業16050人次。全年累計開展各類培訓6211人,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564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76人。
社會保障體系成效顯著。2024年,全縣參保單位4230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32萬人,全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2.43億元,基金支出11.15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達32.73萬人,待遇領取人數17.58萬人。全年新增工傷保險參保人數0.94萬人。同步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水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208元/月提高至228元/月。扎實推進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截止2024年底,落實全縣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17041人。2024年,全縣累計新增農村低保對象1475人、城市低保對象68人,累計退出農村低保對象1670人、城市低保對象234人。2024年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5276戶29191人,占社會總人口的2.7%,累計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6899億元。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