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訪問量:
- 發布時間:
2022-11-08
洪武花棍舞是流傳于淮河中游一帶廣大區域的民間舞蹈,它起源于元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蔡東藩著《明史演義》介紹:元未至正年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小因家貧雇給本地財主劉大秀放牛。在放牛生活中,朱元璋每日與牧童伙伴以放牛棍對打、戲耍,舞棍玩耍的方式,逐步形成套路。后經幾代藝人的加工、傳承,形成了民間舞蹈并常在一定的場合表演,該舞最早流行于四河、峰山、孫元一帶,經多代人的傳承,現已傳播泗洪全境。
泗洪縣四河鄉潼河村是洪武花棍舞的發源和傳承地。潼河村位于淮河第三峽——浮山峽的潼河入淮口。潼河與淮河形成夾灘,東起下草灣西到五河灣,長約近百華里,寬約5至8華里,是天然的草灘、牧場。元未明初,這里從春到秋每天聚集著淮河沿岸百余村莊千余牧童在這里放牧,他們唱牧歌,打花棍,從早到晚,接連不斷。廣袤的草灘孕育和發展了洪武花棍舞。
洪武花棍舞節奏明快,動作幅度大,舞姿優美且有健身功效,深受群眾歡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